会会药咖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有资讯 > 投融资
胡润榜来了!7家医药公司喜提中国潜力独角兽企业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3-03


日前,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二季度胡润中国潜力独角兽》(Hurun China Future Unicorns 2019 Q2),这是胡润研究院第二次发布“潜力独角兽”,旨在寻找三年内最有可能达到十亿美金估值的高成长性企业。

 

据胡润研究院消息,中国今年二季度新发现13家潜力独角兽企业,上榜总数达到79家。其中,而成立不足三年的潜力独角兽企业较上一季增加3家达到16家:德琪医药、和铂医药、梨腾盛博药、鼎航医药和岸迈生物等。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我们在中国找到79家瞪羚企业,它们是中国目前最有可能在两三年内突破十亿美金估值的企业。”

 

从企业分布区域看,上海超越北京成为潜力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城市,26家企业登上潜力独角兽榜单,较上一季增加6家,占总上榜数量的33%;其次是北京,23家企业登上潜力独角兽榜,占总上榜数量的29%。

 

从企业行业分布上看,新发现潜力独角兽企业中,来自医疗健康行业的最多,有3家,它们是岸迈生物、鼎航医药和诺辉健康。总部在上海的最多,有7家;广东和浙江并列第二,各有2家。

 

此外,本次有4家企业二季度由于完成新一轮融资成为独角兽而退出榜单,分别是:毒、妙手医生、水滴互助和作业盒子。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医疗健康领域有15家企业喜提为“三年内最有可能达到十亿美金估值的高成长性企业”。其中,致力于生物药研发的有岸迈生物、德琪医药、鼎航医药、海和生物、和铂医药、上海细胞、腾盛博药7家企业赫然在列。

 信息来源:胡润研究院

 

岸迈生物

岸迈生物是一家创新型国际化生物技术企业,总部位于张江科学城,专注于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平台FIT-Ig®进行创新生物药的研究和开发。FIT-Ig®技术平台能够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两个单抗序列糅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结构独特的双特异性抗体,是全球唯一的既不需要任何氨基酸突变、也不包含连接肽链及任何非抗体序列的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具备很高的成药性和产业化效率。基于FIT-Ig平台技术,在产品研发方面,岸迈正在针对肿瘤免疫和其他临床需求高的领域进行双特异性抗体系列原创产品的开发,目前已经拥有了20多个自主开发的First-in-class生物大分子新药研发项目,且有7个品种已进入开发阶段。

 

其中,进度最快的是双抗药物EMB-01,一种针对EGFR和C-MET两个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可通过协同效应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可望解决目前一线治疗的靶向药物常见的获得性耐药问题。目前已经被快速推进到人体临床研究阶段,正在美国和中国进行I/II期的人体临床试验。据岸迈首席医学官彭彬博士透露,如果该项目临床进展顺利,将争取在中美两地同时上市。


德琪医药

德琪医药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临床新药开发的创新生物制药公司。德琪立足中国和亚太地区,通过从早期到后期的临床在研产品的开发和引进全球已上市的成熟产品,将最尖端的创新疗法带给患者。德琪团队在亚太具有丰富的临床研发,新药监管以及市场经验,并将与世界各地学术科研机构以及领先生物制药企业在亚太国家及地区具有高发病率和迫切研究需求的疾病领域展开合作。

 

今年1月,德琪医药宣布完成1.2亿美元(约合8.3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博裕资本(BoyuCapital)、方源资本(FountainVest)共同领投,新基(Celgene Corporation)、药明康德风险投资基金、泰康参与投资,现有投资方启明创投、泰福资本继续跟投。目前,该公司共有ATG-010(一款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及多种实体瘤分别处于NDA申报及临床二/三期阶段)、ATG-016和ATG-019(用于治疗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在内的多个癌症种类的临床研究)等5款临床研发阶段的产品。


鼎航医药

鼎航医药专注于肿瘤免疫联合疗法的创新药企业,多个产品覆盖肝癌、胃癌、黑色素瘤等多个实体瘤适应症。处在免疫联合治疗的风口,鼎航医药选择向全球前沿技术迸发,逐渐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临床进展位居国际前列的创新药公司。产品目前候选物包括了全新机制的First-in-class药物和针对现有药物进行改进提升的Best-in-class药物,且正在进行全球的临床实验。

 

今年6月,鼎航医药(Oncologie)完成了B轮融资,融资额高达8000万美元。据悉,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其在研创新药B药(一种泛TIM和TAM家族的免疫调节抗体)的针对肝癌和胃癌的两个二期临床试验,同时也用于支持该公司另一个创新药L药(一种高效的TLR9 激动剂)用于治疗黑色素瘤的临床1b期试验。

 

8月上旬,鼎航医药宣布与默沙东公司达成一项全球临床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评估鼎航在研新药Bavituximab,一种抗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的创新单克隆抗体,与默沙东明星抗PD-1药物Keytruda联用治疗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并且,鼎航医药表示,如果此次全球临床2期研究合作进展顺利,将适时在中国和美国启动更大规模的多中心临床3期研究。


海和生物

海和生物制药(香港)有限公司专注于抗肿瘤创新药物发现、开发及商业化,通过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形成战略合作,寻求中国原创和创新药物的国际开发之路。其拥有一支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管理团队,注重创新,经验丰富,建立了以“生物标记物指导下的”精准医疗平台,具备以技术先进、运行规范并与国际接轨的新药临床前评价体系和临床研究体系,涵盖药物开发、CMC研究、生物标志物发现和确认、医学战略规划以及临床研究等单元系统。据悉,海和生物现拥有临床化合物10个,临床前化合物6个,其中9个是原创新药。

 

8月19日,海和生物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暨南大学近日共同宣布,三方就上海药物所和暨南大学联合研发的AXL/FLT3靶向抑制剂(代号“JND30134”)达成合作,海和生物将获得JND30134的全球独占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权益。JND30134早期数据显示显著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 且针对AXL, FLT3等前沿靶点的活性揭示了广泛的瘤谱应用空间,将是对海和现有抗肿瘤产品管线的重要扩充,也有助于实现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

 

8月27日,海和生物宣布,与上海君实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实生物”)达成临床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海和生物高选择性c-Met抑制剂谷美替尼与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的联合治疗方案在多种实体瘤上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


和铂医药

和铂医药成立于2016年底,和铂医药是一家聚焦于免疫性疾病(包括免疫与肿瘤免疫)领域的全球化的生物制药公司,目前已有多个创新药物进入临床开发阶段,最快的已进入临床二期。公司利用其拥有全球专利的两个全人源抗体转基因小鼠平台(Harbour Mice™)研发针对肿瘤和免疫性疾病的突破性创新疗法。和铂医药还通过与业务伙伴的多元化合作快速拓展其新药研发管线。

 

今年5月,和铂医药与正大天晴共同宣布,双方已正式签署产品开发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肿瘤免疫及免疫性疾病领域开展创新型抗体药物的开发及商业化合作。根据此次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和铂医药和正大天晴抗体开发的能力,包括使用和铂医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人源转基因小鼠平台,以及正大天晴临床前药物开发的丰富资源,合力推进创新型全人源抗体药物的发现。


上海细胞治疗集团

上海细胞治疗集团是一家集抗体研发、细胞生产、细胞保存以及细胞治疗及终端医院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性公司,于2016年提出白泽计划:在未来10年内,让60%的晚期肿瘤能够消退,60%的中国人能够用得起这种最新的抗癌疗法;未来三十年,使人健康快乐的活到天然寿命。


今年1月10日,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的BZ019 CAR-T细胞治疗注射液率先获得IND受理,成为国内非病毒载体CAR-T细胞治疗产品的首个IND受理案例。4月11日,上海细胞治疗集团的申报项目以CD19为靶点的CAR-T细胞治疗新药“非病毒载体CD19 CAR-T细胞注射液(BZ019)”获得药监局许可开展临床试验。这也是目前国内第1家通过许可的以非病毒载体制备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进入临床。据悉,BZ019相比较于传统的方法制备的CAR-T细胞产品而言,具有治疗有效后癌症复发率更低、工艺程序降低成本、安全性更高等优势。


腾盛博药

腾盛博药成立于2018年5月,致力于服务患者需求,提升中国公共医疗保健水平。我们的使命是通过战略合作,凭借一流的研发技术,颠覆性的数码和数据应用以及真诚开放的公卫合作平台,加速创新药物在中国的开发和上市。帮助中国患者加快获取更经济实惠的创新药物。

 

2018年5月,腾盛博药也同时宣布公司完成2.6亿美元融资。该轮融资由ARCH Venture Partners、通和毓承资本、博裕资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云锋基金和蓝池资本领投。同时,腾盛博药也宣布与多家企业达成了重要的战略合作关系。该公司希望通过战略合作,凭借一流的研发技术以及颠覆性的数码和数据应用,从而加速创新药物在中国的开发和上市。


信息来源:胡润研究院






新药研发最好的时代悄然而至,越来越多创新疗法如干扰素、细胞因子、肿瘤免疫等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从学术界走向产业化。但在新药创制外部环境蓬勃发展的趋势下,人才、资本、政策、研发硬件、核心技术等资源要素配套不足成为制约中国新药进一步突破的短板。面对前沿创新疗法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医药行业如何紧扣时代背景,探寻破局之道,突围研发困局?



2019年12月6-8日,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干扰素与细胞因子专业委员会主办「BioTianfu干扰素与细胞因子产学研融合创新高峰论坛暨第二十次干扰素与细胞因子学术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本届论坛将从干扰素与细胞因子最新发展,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碰撞,同时首次开设国际生物创客、高校科技人才创新论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及配套人才对接会,全方位多角度助力全国干扰素及细胞因子领域跨越式发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会议详情,赶紧报名参会,享受“早鸟票”优惠噢!

新闻来源|会会药咖

会议合作|黄老师(微信号:180 0055 8050)

媒体合作|高老师(微信号:188 8317 9194)


君子“手留余香”,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