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会药咖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有资讯 > 专访栏目
【人物专访】上海翊石医药总经理-宋云龙:小分子创新药研发要抱着将项目价值最大化发挥的决心,做到既快又好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18
小分子创新药领域快速发展


如今国内的小分子创新药领域已经逐步转变为药物开发的主力。随着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涌现,驱动着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小分子创新药开发已进入靶向时代。已上市的小分子创新药,根据其靶点类型和作用机理,已经有激酶类抑制剂、表观遗传类抑制剂和蛋白酶体类抑制剂等多种类型。


本次会会药咖邀请到石药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翊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云龙先生,为我们分享他在小分子创新药领域的经验与体会,为各位读者解答小分子创新药快速发展的原因。


宋云龙


第二军医大学药物化学博士,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后,现任石药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翊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担任第二军医大学(现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美迪西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化总监,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药化总监、资深研究员兼创新药FCN-159研发负责人,长春金赛药业创新化药研发负责人兼靶点研究部总监。


精通创新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带领团队快速推进多项临床前候选药物,包括激酶、GPCR和其它相关靶点,曾带领团队在6个月内发现1个选择性更高、活性更优的ROCK2激酶抑制剂TDI-01,现已中美双报,国际权益转让逾5亿美元。熟悉创新化药靶点立项、分子发现、成药性评价、临床前开发、IND申报、临床样品生产到一期临床的全流程。




01

小分子创新药如今是大热领域,您带领团队在此领域已经深耕了一段时间,当初为何会选择小分子创新药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对小分子创新药的未来有何期待?面对现在的火热赛道,您和您的团队有做哪些准备来应对新药井喷式出现的挑战?


我的本科专业是药学,博士专业方向是药物化学,从业以来一直在小分子创新药的分子设计和研发领域深耕。我一直坚信小分子创新药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而且小分子药的生产成本、质量控制和可及性方面都有显著的优势,小分子创新药的研发门槛要更高一些,这都是我选择小分子创新药领域的主要原因。


近年抗体、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疗法特别是ADC变得十分火热,但是在解决绝大多数患者的医疗需求方面,小分子药物的地位仍然是难以撼动的。小分子药物有着大部分可口服,绝大多数不涉及免疫原性、可以穿透细胞膜、稳定、易于储存和运输等优点,适应症也包含镇痛药、麻醉剂、抗感染药、热带疾病、心血管,中枢神经和肿瘤药物等,至今仍在不断扩大。


大分子药物虽然有许多适应症,但是在目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中,绝大多数的大分子药物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相对难以突破血脑屏障达到起效的浓度。而小分子一般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实现入脑,所以抑郁症、癫痫、帕金森、老年痴呆等很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未来都能够利用小分子药物的优势来解决。


小分子药物研发历史悠久,在大分子未涉足的领域仍然能够发挥出很好的治疗效果。小分子药物在安全性、药效上都表现优异,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适应症的治疗上都有广阔的应用价值。除了小分子灵活的作用模式和适应性强的给药途径,它还能与其他药物一起提供联合治疗。所以我是十分看好小分子创新药的未来的。


提到新药井喷式出现,这也是行业发展必然出现的一个现象,对患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们作为新药研发团队能做到的就是“既快又好”,就是利用更高的技术水平提升研发效率和提高药物的差异化优势,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02

您如何保持在新药研发期间的专注度和高效率?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有没有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果?您与您的团队曾经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新药研发的高效率和专注是密不可分的,首先就是要制定一个明确的研发目标。这个研发目标的制定,需要深入了解所研究的疾病的现有治疗药物的情况(疗效、副作用、顺应性等)、同靶点竞品分子的情况,制定出有明显差异化优势的目标。但这个目标也是要务实的,不能无限追求完美,因为一个新药项目的价值和时间成本息息相关,也可能会大大提升后续临床开发的成本。


现在国内很多药企和biotech跟踪的靶点越来越早期,但对靶点的科学性认识则相对有限,这种情况下,适当进行一些早期探索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尽早地设计“核心”实验排除掉潜在的风险,否则就不能继续推进,我们在这方面也曾有过一些教训,但是现在越来越形成了清晰的认识,包括对靶点科学性评估、先导化合物的评估都逐渐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标准。


定了研发目标以后,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就成为研发的关键。我们这些年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我们有些创新药的研发项目可以推进的非常快。


我对自己做过的每一个项目都非常满意,有的项目我们实现了真正的Me-better,有些项目我们实现了高效率,最快的一个项目我们做了不到十个分子就找到了PCC化合物。虽然有些项目因为靶点选择或竞品临床进展不佳,没能进入临床研究,但是我们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对项目的科学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对这个领域也有自己独特的贡献。


这都是作为一个研发人员倍感骄傲的。我和团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积极接受这个挑战,并最终战而胜之。满意、欣喜往往就是紧跟着最棘手的困难被解决的那一刻出现的,因为任何一次研发的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困难或挑战往往也意味着机会。比如在某药物早期研发时,我们团队迅速找到了成药性非常出色的分子,不仅分子水平活性更好,而且PK性质都较同类药物显著更优。我们推测这个分子在动物疾病模型应该具有更好的效果,但事与愿违,实验结果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测,于是这个项目就被叫停了。但是在后来我们根据一篇最新报道的文章,发现这个靶点对心血管相关疾病也可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我们就迅速建立了相同的疾病模型并且进行了靶点验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又将这个药物与这个领域的现有药物做了系统对照,发现这个新药的疗效已经超越了现有的药物,就这样一个本来被叫停的项目就变成了First-in-class项目。


所以在药物研发期间我们是绝对不会放弃任何一线可能,要抱着将项目价值最大化发挥的决心,才能够保持这样的高效率和专注度。








03

您有国外留学经历,回国至今带领团队研发新药,您是怎样看待国际间人才壁垒的存在?现在国内小分子创新药领域是否仍然存在人才储备不足的现象,如果想要纳入人才进入您的团队,您会有什么样的用人标准?


国家之间的人才壁垒一直存在,在过去这种壁垒是很难打破的。因为过去国内外的生活环境、创新环境差异较大,国外的机会也更多,人才在国外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学到更多的东西,这是对他们有吸引力的,可以说2010年以前国外的平台更适合创新药研发人才的发展。


但是随着国内的科技水平发展,制药行业的环境也逐渐变得良好。2015年到2021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 in在东亚地区license in交易占比从18.2%上升到43.9%,license out则从10.5%上升到46.7%。最近两三年,创新药行业有了一些泡沫,但是客观上人才创新创业的机会也增多了,所以国外工作多年的资深研发人才也不断回流,也会有更多动力回国发展。


至于我个人,回国发展是必然的,“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嘛。我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心、出一份力,做出一些自己的贡献吧。所以我认为人才壁垒存在是事实, 但是还是可以去打破的,不管是环境、技术、还是政策等方面,只要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就能够吸引更多的留学人才回来。


现在国内小分子创新药领域,研发人才不足的现象还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缺乏有想法的能够创新的人才。这些年随着CRO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内一些头部企业也做了大量的me too研究,所以围绕国外的分子基于化学相似性的改造目前国内做的比较多,以突破专利作为核心。这种思路本身不是问题,但是往往能实现的效果有限。


小分子创新药更强调rational design,而不是简单的trial and error,需要的药化人才不仅要懂合成,而且要懂设计、懂专利、懂生物学的人才,这方面的人才还是极其匮乏的。我们翊石团队的很多项目经理,还是比较年轻的,缺乏项目历练。这种情况下,我希望大家都是有情怀、有冲劲、有想法而且勤奋的人。毕竟在做创新药时,光靠在现有的药物上做简单改动是不够的,做创新药的人才,就是不能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思维一旦被束缚住,就不能再做创新了。


所以我并不会对创新的人才有太多的束缚,我最喜欢看到大家有自己深入独特的思考。所以在我的团队中,大家都是一起探索一起进步,想在小分子创新药领域做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上海翊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作为石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小分子创新药研发平台,成立于2019年6月,坐落于美丽的上海周浦国际医学园区。秉持石药集团“做好药,为中国,善报天下人”的理念,聚焦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开展创新药物分子发现与临床前开发,以发现具有显著差异化优势的创新药为使命。目前重点研究领域是抗肿瘤领域,与集团上市重点产品和研发管线形成有效协同,未来也会围绕中枢神经、自身免疫、内分泌等领域展开布局。